返回網站
· 編委文章

〈實踐〉--- 港灣社編委會 學生委員 蕭思浩

怎樣才算是有效學習呢?勤奮抄寫精美筆記?抑或是一天到晚學習足足十小時?其實,早在公元前,先人就已告訴我們學習的真諦。荀子有云:「不聞不若聞之,聞之不若見之,見之不若知之,知之不若行之,學至於行之而止矣。」
相信談古論今的文科生對此番話語極有共鳴。單憑老師的講解、書本上的文字,同學們無法感受到歷史長河的源遠流長,也不能體會到地球的博大奧秘。不過,歷史博物館、地質博物館等展館,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平台。走入其中,猶如身臨其境般探索舊時社會或地球運轉。看著瑰麗宏大的故宮,可以聯想到明清盛世的雄偉;看著各式各樣的岩石樣本可以知悉地球的演化。博物館讓知識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,使其富有生命力,更易於學習。因此,親眼所見的知識遠比聽來的入腦,仔細斟酌過後記憶也更加深刻。
此外,荀子的想法亦適用於理科生。閲讀課本上枯燥乏味的數字符號、黑白死板的圖畫,只可以死記硬背其中的知識,遠比不上進入實驗室做實驗更有趣、高效。握著厚厚的凸透鏡,能真切感受到光的折射;手持承載五顏六色試劑的試管,能深刻認識到不同的化學物質;解剖動植物組織,能親自觀察不同細胞……傳統課堂上,學生聆聽老師的講解是被動學習;而學生在實驗中主動學習的方式可使知識銘記於心,從而融會貫通。由此可見,親身實踐學問可以透徹地理解知識。
「只聞不見」,我們無法辨別真僞;「只見不知」,我們便成了學習機器;「只知不行」,那與紙上談兵無異。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而實踐是檢驗學習的標準,惟有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,學以致用,我們才算真正的學習。